“我们是科研新力量,我们更是能扛起重任的90后党员”,闫旭冬坚定而自信地说道。下一步,项目组将加紧打孔工艺验证进度,不断优化、深化设备工艺及结构,为实现设备的产业化继续努力!
作者:闫旭冬、王元仕 编辑:姚俊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科第二研究所):践行责任担当 微电子装备事业部党员攻关冲在前 重大项目破难点 | 建功新时代
项目启动后,立项论证和技术攻关工作迅速跟进,团队中的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拼着一股劲。为了不影响白天的项目研讨和专家论证,团队集体进入了“8、10、6”工作模式,突击队长闫旭冬全局统筹,持续进行方案复盘,对每个不确定因素都进行反复推敲;软件设计工程师司志宁一头扎进代码的海洋,不断地敲击键盘中,一行行漂亮的代码从指尖流出;机器视觉工程师王增琴则忙碌在实验室比较视觉参数。连续一个多月,突击队成员集体坚守岗位,毫无怨言。
由于项目的开展需要多方调研、异地实验,团队成员常常不间断的奔波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刚出差回来便立刻到办公室与其他成员分享讨论实验进展,隔天又要前往下一处继续做实验。
这支敢于创新、善于攻坚的团队克服各种困难,以坚定的决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圆满完成了多项理论计算工作。
每一项关键技术的实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任务面前,突击队党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挑战领域“空白”、克服技术“顽疾”,一步步前进、一项项破解。
为实现目前高精度高效率打孔工艺,队长闫旭冬与高级工程师杨卫充分调研国内激光子系统厂家及软件控制方案,对5家合作方进行指标验证,最终满足激光打孔工艺指标验证。
图像识别算法是激光打孔设备项目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王增琴通过编写不同算法,经历了不断的对比分析、验证,实现了多个图形的识别算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增琴完成了打孔机视觉软件研发,精度达到±1个像素,为实现机器视觉的突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软件程序要处理的是逻辑和信息”,这是司志宁的思考。为了开发出过程和质量更加受控的软件产品,司志宁反复推敲琢磨,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不断强化软件系统架构,将各个模块的耦合性降到最低。
目前,激光打孔设备已取得了阶段性研发成果,设备运动驱动核心机构采用国产化方案。目前,运动定位及重复精度均已满足立项要求,小于1微米。针对激光子系统,将逐步开展高精度、高速率应用调试和软件调试。
“我们是科研新力量,我们更是能扛起重任的90后党员”,闫旭冬坚定而自信地说道。下一步,项目组将加紧打孔工艺验证进度,不断优化、深化设备工艺及结构,为实现设备的产业化继续努力!
作者:闫旭冬、王元仕 编辑:姚俊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科第二研究所):践行责任担当 微电子装备事业部党员攻关冲在前 重大项目破难点 |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