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487天
前言:
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2022年是战略调整、蓄势待发的转折之年,行业内部保持韧性和灵活性去应对市场双重周期,为长期发展打下增长基础。
2022 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封锁变本加厉,中国也仍然面临人才短缺、芯片依赖进口等问题。
但资本的理性投资,政策的精准落地和企业的专注发展让中国芯片市场从浮躁转向冷静。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由2017年的78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2%,预计2022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3839 亿元。
这一年,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龙芯中科等芯片头部企业稳定输出,中小芯片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内已涌现出50家半导体独角兽,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贡献9、33、8家,总估值高达8584亿元。
睿力集成、紫光展锐、中芯集成分列前三,估值分别高达800亿、600亿、500亿元。
新财富的统计显示,50家半导体独角兽中,一线城市贡献了31家,占据62%。
其中,上海有14家,北京有9家,深圳有6家,广州有2家。
二线城市中,比较突出的是杭州和合肥,杭州拥有4家半导体独角兽,而合肥的4家独角兽中包含两大龙头——睿力集成和晶合集成,估值分别达到800亿元和380亿元,分列第一和第四位。
长江存储、睿力集成、紫光展锐、粤芯半导体、芯动科技,分别是产业资本与武汉、合肥、上海、广州、珠海地方国资共同搭建的项目。
其中,长江存储、紫光展锐的背后都是紫光集团。
而有地方国资加持的独角兽往往发展更稳健、估值更高,并出现了一批细分市场龙头。
如睿力集成、紫光展锐、芯动科技估值分别达到800亿、650亿、300亿元。
50家独角兽中,中游的芯片设计公司共25家,超过一半容量。
处于下游的制造则是另一大风口,这一环节产生了4家晶圆制造独角兽:中芯集成、晶合集成、粤芯半导体、荣芯半导体。更正:南芯科技成立于2015年
近年,在内地晶圆制造需求爆发、产能大扩张的前提下,相关国内公司的业绩增速和技术突破均较为亮眼。
而依托于整个产业链生态的EDA环节,顺着国产化风潮,也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国产渗透率可望逐步提升。
①材料:大硅片的潜在生力军也正在崛起,中欣晶圆、奕斯伟、鑫芯半导体3家独角兽便是如此。
②设备:刻蚀/去胶、薄膜沉积、光刻为半导体制造的三大核心工艺,相应资本开支占比均达到20%。屹唐半导体在去胶与热处理等设备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③芯片IP:二级市场的芯片IP代表为芯原股份,其主营业务为包括芯片设计、芯片量产在内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2021年营收达到21.39亿元,净利润达到1300万元。
④EDA软件:目前国内上市的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分别属于第二、第三梯队。
国内中游领域的半导体独角兽,产品以集成电路占主导,共产生了高达31家独角兽:25家芯片设计+6家芯片IDM。
①CPU领域:国内有一家巨无霸海光信息。其背靠中科院系,成立于2014年,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67%,市值达到1396亿元。
②ASIC芯片: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燧原科技都属于ASIC芯片商,其中,地平线估值已高达310亿元,最近其获得大众13亿美元的投资。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ASIC芯片厂商代表为寒武纪,其开发出了终端、边缘端、云端系列AI芯片,上市后市值一度冲击至千亿元,目前已缩水至不足300亿元。
③DPU:独角兽中还出现了2家DPU(数据处理器)独角兽,分别是芯启源、云豹智能。
目前,国内DPU新兴玩家包括北中网芯、芯启源、中科驭数、云豹智能、星云智联等。其中,芯启源、云豹智能均晋级独角兽行列。
④车规MCU:目前国内的独角兽多达5家,分别为积塔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芯驰半导体、芯旺微电子、航顺芯片。
⑤传感器领域:禾赛科技(激光传感器)、歌尔微电子(MEMS声学传感器)。
①晶圆制造:目前,晶圆制造领域已孵化出了中芯集成、晶合集成、粤芯半导体、荣芯半导体4家独角兽。
②封测:封测是中国内地和国际水平最为接近的板块。已上市的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市场份额分列全球第三、五、六位,中国台湾的日月光及美国的安靠则分别占据了榜一、榜二的位置。
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成功研制;
国内首条 28/22nm ReRAM 12寸芯片产线完成试生产;
国内自研[伏羲]电力芯片实现量产;
紫光国芯推出国内首款面向车规级市场的LPDDR4X内存产品;
物奇推出国内首款1x1双频并发 Wi-Fi 6量产芯片;
长电科技实现4nm手机芯片封装;
中移芯昇科技发布首款基于RISC-V内核架构的低功耗NB-IoT物联网通信芯片;
赛昉科技首款基于RISC-V芯片的工业防火墙在能源行业获得阶段性新突破。
国内IC设计行业体量较轻,深陷[中低端拼价格,高端拼技术]的内卷之局。
从产品维度来看,大量中小设计企业扎堆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国内IC企业的资本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占比基本都在10%—20%之间,国外IC企业则在20%左右。
近年来,从中芯国际、紫光展锐等国内龙头企业出走的人就不在少数。这也会导致国内整体IC产业链竞争力的下降。
从国内现有的半导体独角兽来看,其优势在于已通过一级市场获得不少融资,拥有较高估值,具备抵御风浪的能力;
但劣势在于集中于中低端激烈竞争,且普遍市占率较低,盈利规模偏小,甚至还在亏损。
在国内良好的政策和融资环境下,催生了较为旺盛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将持续存在,尤其是芯片设计类人才。
从岗位需求量统计来看,模拟芯片设计、数字前端、数字验证等设计类岗位依然呈人才紧缺状态。
当下及未来,芯片企业必将穿越周期,韧性生长,为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稳健的动力。
部分资料参考:新财富:《中国50家最强半导体独角兽诞生》
加入“中国IC独角兽联盟”,请点击进入
----------------------- END-----------------------
推荐阅读:
亏损严重的国内芯片公司,还会招年薪百万的人才吗?
“杀死”光刻机全球第一,比造一台光刻机容易多了
美国梭哈,日荷跟进,中国芯片奋力一搏还是盖牌走人?
重磅!主板IPO涉及集成电路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
半导体衰退,比我们想象严重得多
深度聊下:近期半导体行业的趋势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是说芯语):新财富:中国50家最强半导体独角兽诞生
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需经过几千道工序,加工的每个阶段都面临难点。欢迎加入艾邦半导体产业微信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