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器件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文馨(Chang Wen Hsin)、特别研究员畑山祥吾、齊藤雄太、岡田直也、入沢寿史等与东京都立大学副教授宮田耕充成功构建三碲化二锑(Sb2Te3)与二硫化钼(MoS2)之间的范德华界面,降低接触界面电阻(低接触电阻),大大有助于提高n型MoS2晶体管的性能。

 

 

图 接触电阻低的二硫化钼晶体管

(左)晶体管示意图,(右)Sb2Te3/MoS2界面TEM放大图

 

MoS2 是一种称为过渡金属二硫化物 (TMDC) 的材料,具有二维晶体结构,作为下一代晶体管沟道的半导体材料备受关注。然而,普通金属电极和MoS2接触面的高接触电阻阻碍了晶体管性能的提升。这次,通过在 MoS2 上形成层状材料 Sb2Te3,成功地显着降低了晶体管的接触电阻。此外,由于 Sb2Te3 的高热稳定性,制造的 MoS2 晶体管有望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表现出足够的耐热性。 新开发的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二硫化钼晶体管的接触电阻问题,将大大有助于提高二维材料晶体管的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逻辑半导体。这项研究已于 2023 年 2 月 10 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上。

 

在先进的CMOS制造技术中,为了不断提高电源效率、性能、面积和成本"PPAC"(Power efficiency, performance, area, cost),不仅需要缩小尺寸,还需要开发新材料和应介绍设备结构。在这项技术努力中,针对目前的硅(Si)提出了纳米片结构,有望成为2nm世代的技术。

 

此外,经济产业省的半导体和数字产业战略审查委员会也提到了加强Beyond 2 nm技术的发展。 作为Beyond 2 nm技术之一,研究人员向晶体管引入了一种二维TMDC材料,该材料具有化学稳定的层状结构,同时保持适当的带隙,并且在原子层厚度方面表现出比Si更好的半导体特性。 . 然而,要实现二维材料晶体管的实用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克,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一直在积极进行研究。

 

TMDC 作为下一代晶体管的沟道材料备受瞩目,因为它即使在 1 纳米或更小的原子层区域也能保持高导电性。AIST在与东京都立大学的联合实施项目中进行高性能 TMDC 晶体管的研究。

 

传统的TMDC晶体管开发主要使用钨(W)、钛(Ti)、铬(Cr)、镍(Ni)、钯(Pd)和金(Au)等金属电极。 然而,众所周知,这些金属电极和TMDC之间的界面表现出高接触电阻,这抑制了TMDC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并且不会提高器件性能。 这是因为费米能级钉扎现象(FLP)发生在金属电极/TMDC结界面,使得界面处的势垒难以降低。 最近,半导体制造商和研究机构一直在推动消除FLP的TMDC接触形成技术的发展。 台积电和英特尔报告称,使用铋 (Bi) 和锑 (Sb) 等半金属作为接触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接触电阻。 但是,Bi的熔点低(约270℃),热稳定性差,难以应用于需要400℃以上耐热性的半导体制造工艺。 因此,为了提高下一代晶体管的性能,需要开发具有高耐热性和降低与TMDC接触电阻的电极材料。

 

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使用典型 TMDC 之一的 MoS2 制造了晶体管,并专注于 Sb2Te3 作为其接触材料。Sb2Te3 有许多原子层,层之间通过称为范德华力的弱键连接。Sb2Te3 也表现出像 Bi 和 Sb 一样的半金属特性(窄带隙:0.2–0.3 eV)。 再者,已知Sb2Te3的熔点(约620℃)高于Bi。 这些特征表明,Sb2Te3 可能与同为层状材料的 MoS2 形成范德瓦尔斯界面,从而抑制 FLP。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通过使用 Sb2Te3,可以在保持高耐热性的同时实现低接触电阻。

 

图1 Sb2Te3/MoS2界面的横截面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和相应的原子排列

 

通过对 Sb2Te3 的长期研究,AIST 小组积累了形成平行于基板和底层材料表面的层状物质的专业知识。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适合批量生产的溅射方法在单层 MoS2 上形成 Sb2Te3 薄膜。图 1 显示了 Sb2Te3/MoS2 叠层薄膜结构和相应原子排列的 TEM 截面照片。发现 Sb2Te3 和 MoS2 都具有结晶度良好的层状结构。Sb2Te3/MoS2 的 TEM 照片显示两种材料的原子排列匹配,证实这些层压薄膜具有范德华界面。

 

通常,在集成电路的布线过程中,400℃或更高的耐热性是实际使用的重要要求。 因此,课题组研究了 Sb2Te3/MoS2 叠层薄膜结构的耐热性。使用拉曼光谱分析证实,MoS2 单层结构在热处理前后均保持不变。 此外,横截面 TEM 照片(图 2)显示,即使在 450℃热处理后,Sb2Te3/MoS2 层压膜结构仍保持良好的结晶度和范德华界面。

 

图2 450℃热处理后Sb2Te3/MoS2截面的电子显微照片和拉曼光谱

 

课题组研究了 Sb2Te3/MoS2 范德华界面形成如何影响晶体管特性。图 3 显示了 MoS2 晶体管的电流-电压特性的比较。 在演示 n 型晶体管操作时,发现与使用 Sb、Ni 或 W 作为接触材料时相比,具有 Sb2Te3 电极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提高了 4 到 30 倍。 研究人员认为驱动电流增加如此大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电阻的降低。采用Sb2Te3电极的晶体管的接触电阻比Sb电极低约一个数量级,可与世界上最小报道的Bi电极接触电阻相媲美,但发现是一个不存在的值。Sb 和 Bi 电极不适合用于半导体器件,因为它们不能承受半导体制造后工序中的高温。Sb2Te3 电极具有 400℃或更高的耐热性,并实现了与 Bi 电极相当的低接触电阻值。

图 3 电流-电压特性比较

 

如上所述,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在 Sb2Te3/MoS2 界面实现低接触电阻和半导体制造工艺所需的耐热性。该技术将有助于实现Beyond 2 nm世代逻辑半导体。

 

图4 接触电阻比较

 

未来的目标是制造串联连接 n 型和 p 型 TMDC 晶体管的 CMOS。为此,不仅需要为 n 型 MoS2 晶体管开发低接触电阻技术,还需要为 p 型 TMDC 晶体管开发低接触电阻技术。这次开发的 Sb2Te3 接触技术显示出 n 型 MoS2 的最佳特性,但 p 型 TMDC 需要不同的接触材料。课题组计划加速开发使用具有低接触电阻的TMDC的CMOS,以实现远远超过现有Si性能的下一代逻辑半导体。

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需经过几千道工序,加工的每个阶段都面临难点。欢迎加入艾邦半导体产业微信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gan, lanjie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