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电控集成电路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集成”)获得巨额增资,其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跃升至200亿元,增幅高达199900%。

 

此次增资备受瞩目,业界指出,因其肩负着超300亿元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重任,这一项目的推进将极大地影响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格局。

 

另外,以亦庄为核心区域,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产业已颇具规模,中芯京城、北电集成等重大项目落地,如何影响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未来将如何迈向新高度?

 

1

北电集成增资至200亿元

增幅199900%

 

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北电集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天津京东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京东方创投”)、北京燕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东微电子”)、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北京亦庄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位股东。

 

同时,北电集成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200亿元,增幅199900%。此次增资是北电集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增资199900%!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将再上一层楼

图片来源:企查查信息截图

 

资料显示,北电集成成立于2023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刘锋,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技术进出口等。

 

增资199900%!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将再上一层楼

图片来源:企查查信息截图

2

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早已“埋线”

早在2024年11月,京东方发布的公告为此次增资埋下伏笔。公告显示,京东方拟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天津京东方创投与燕东科技、亦庄科技、中发贰号基金、亦庄国投、北京国管、国芯聚源共同向北电集成增资199.9亿元,用于投资建设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315亿元,流动资金为15亿元。从投资构成来看,燕东科技现金出资49.9亿元,天津京东方创投现金出资20亿元,亦庄科技现金出资40亿元,中发贰号基金现金出资20亿元,亦庄国投现金出资25亿元,北京国管现金出资25亿元,国芯聚源现金出资20亿元,北京电控现金出资0.1亿元,项目总投资与资本金之间的差额则由项目公司贷款解决。

 

本次交易完成后,燕东微电子持股比例将达24.95%,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燕东科技拟通过与天津京东方创投、亦庄国投及北京国管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实际控制北电集成。

 

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位于北京亦庄,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0.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3.4万平方米。该项目已于2024年启动,将于2025年四季度启动设备搬入,预计在2026年底实现量产,2030年全面达到满产,总产能规划为5万片/月。项目产品主要面向显示驱动、数模混合、嵌入式MCU等领域,规划产品为显示驱动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嵌入式MCU芯片以及基于PD/FD-SOI工艺技术的高速混合电路芯片及特种应用芯片。此外,项目将搭建28nm-55nmHV/MS/RF-CMOS、PD/FD-SOI等特色工艺平台,有助于北电集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从现有技术水平向更高工艺节点的迈进。

 

业界认为,北电集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落地,将有效补充北京集成电路制造端的短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从产业链协同角度来看,制造端产能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承接本地设计企业的订单需求,减少对外部代工的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产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项目一旦建成,将大幅提升北电集成的产能规模,预计2030年全面满产后月产能高达5万片,这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规模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各类芯片的需求。

 

3

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版图

亦庄划入核心区域

 

北京作为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在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设备业、材料业等环节均有企业布局,但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失衡,相对集中于设计端,制造端和封测端企业相对较少。

 

据了解,北京多年来提出多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并逐渐确立了以海淀、亦庄、顺义为核心的三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朝阳、通州、平谷、昌平等辖区也在积极响应政策,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目前,北京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布局。从区域分布来看,亦庄堪称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区域。这里汇聚了众多集成电路企业,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已然成型,中芯京城以及上述提到的北电集成等重大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成立的中芯京城,备受瞩目。其一期项目计划于2024年完工,总投资约497亿元。建成后,每月将达成约10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而北京亦庄中芯国际的12英寸晶圆厂,同样是国内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内首条12英寸生产线,它具备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工艺水平覆盖28纳米-130纳米多个技术节点,产能超过10万片/月。在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均处于行业前列,源源不断地为国内众多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在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均有深入涉足。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北电集成最大股东的燕东微电子,在集成电路领域早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通过对北电集成的投资与控制,燕东微电子得以进一步完善自身产业布局,实现从现有65nm及以上成熟制程向40nm/28nm技术的演进,有望提升其在行业内的技术地位与市场份额,满足特定领域对芯片的特殊需求,将与中芯国际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态势,共同推动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中芯国际和燕东微电子的生产线外,北京亦庄还聚集了北方华创、屹唐半导体、华卓精科、国望光学、科益虹源等一批集成电路装备企业。这些企业在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等环节为集成电路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展望未来,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业界人士指出,制造企业与设计企业需要加强沟通协作,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需求,提高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设备材料企业与制造企业合作,能够加快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降低产业链风险。同时,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全球半导体观察):增资199900%!北京12英寸集成电路将再上一层楼

一颗芯片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需经过几千道工序,加工的每个阶段都面临难点。欢迎加入艾邦半导体产业微信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