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功率模块的性能、减小体积、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堆叠直接键合铜(DBC)单元的功率模块封装方法,以并行更多的芯片。该方法利用互感对消效应来减小寄生电感。由于新封装中的导电面积增加了一倍,因此可以减小功率模块的整体面积。整个功率模块被分成更小的单元,以提高制造成品率,并提高设计自由度。

本文对所提出的封装结构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分析和制作过程。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电源终端与DBC Units的连接方案。采用这种结构,在一个商用尺寸的功率模块中,每个相腿并联18个芯片。仿真和双脉冲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封装方式相比,该封装方式的寄生电感减小了74.8%,占地面积减小了34.9%。在阅读本文前,欢迎扫码加入艾邦新建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微信群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一、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人们对功率器件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宽禁带器件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例如,碳化硅器件具有低导通电阻、高开关速度、高导热性和高耐压性,显示出其替代硅基功率模块的巨大潜力。然而,制造限制带来过多的内部缺陷,限制了单个芯片的电流传导能力。因此,在大功率、大电流应用中,电源模块往往需要并联大量SiC芯片,多芯片并联的电源模块的布局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1 传统2D布局功率模块结构

由于成熟且制造工艺简单,传统的2D引线键合封装结构仍然广泛应用于商用SiC功率模块中。如图1所示,引线键合互连具有相对较大的寄生电感,这可能会显着限制SiC器件的开关速度。典型的引线键合连接如图2(a)所示。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2(a) 传统的引线键合封装

因此,多SiC芯片并联的功率模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功率模块的寄生电感会带来较大的电压过冲,di/dt急剧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需要800V母线电压来支持1200V功率模块。出于安全原因,寄生电感越小越好。

2)更高的功率额定值需要更好的电流平衡能力和更宽的DBC传导路径。一般来说,1mm宽的DBC设计用于传导100A电流,这意味着1000A的功率模块需要在DBC上有10mm的电流传导路径。在一篇参考文献中,功率模块的总面积估计为芯片总面积的4-5倍。更宽的传导路径可能会阻碍功率模块设计人员控制整齐的布线、良好的电流共享和先进的散热平衡,因此,当芯片数量增加时,整体面积增加更多,导致功率密度下降。

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宽带隙功率器件的应用,进一步制约了开关频率、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高功率密度封装设计来减少寄生,并改善功率模块内部的电流平衡。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新布局方法。如图2(b)所示,平面封装结构利用DBC的宽铜箔来降低寄生阻抗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并且可以实现双面冷却。但平面封装也有缺点:平面模组生产过程中需要引入注塑机等专用设备,导致工艺成熟度较低,短期内发展受到限制。此外,并行芯片的数量也受到限制。上述原因导致平面结构的商用模组最多只能并联8颗芯片。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2(b) 平面封装结构

T. Huber 提出了一种1000V/200A半桥模块,其基板类似于多层基板,这两种模块都通过多个陶瓷基板实现了低寄生电感。然而,如图2(c)所示,两个模块都焊接在两个陶瓷基板的顶层上,这不仅使制造工艺复杂化,而且与常见的2D布局相比也增加了热阻。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2(c) T.Huber提出的封装结构

如图2(d)所示,陈等人改进芯片位置开发1200V/60A堆叠DBC封装SiC功率模块,将功率回路电感降至5nH,并将驱动器和散热器集成到封装中,但这种设计容错能力较低,没有考虑栅极对称性问题,无法并联多个芯片。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2(d) 陈等人改进的封装结构

二、DBC固定单元包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寄生电感、小尺寸、高生产率的多DBC堆叠单元封装功率模块。如图3所示,模块基板由DBC堆叠而成,底部两个DBC上各焊接9个SiC MOSFET裸片,形成半桥电路。MOSFET的漏极焊盘通过焊料连接到底部DBC,而MOSFET的栅极和源极焊盘通过引线键合连接到顶部DBC。连接器被焊接以连接DBC 02上开关的源极和DBC 04上开关的漏极。DBC 02和DBC 04通过DBC 01的底部铜层连接。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3 模拟 DBC 单元图示

由于这种封装方法,整个DBC被分成更小的单元,以提高制造良率。小型DBC单元可以灵活组合,提高设计自由度并实现更复杂的模块布局。另外,该方法利用互感抵消效应,显着降低寄生电感,在堆叠母线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图4所示,堆叠导体周围的磁场几乎被抵消。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4 堆叠母线导体周围的电磁场分布

SiC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开关速度快,这也意味着SiC功率模块封装需要更低的开关损耗。同时,寄生参数对开关特性有显着影响,尤其是在高开关速度下。所提出的功率模块单元的电流环路如图5所示,电流在两层中的蓝色路径中流动,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感。通过Ansys Q3D提取寄生电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源模块单元的寄生电感为4.74 nH。相比之下,如图6所示,类似额定功率的传统布局模块的寄生电感为18.84 nH。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5 模块的电气连接路径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6 传统布局单元 Q3D 模型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封装的可行性,如图7所示,在仅将一个芯片焊接到开关的布局上进行了双脉冲测试(DPT)实验。图7(a)是传统布局电源模块,图7(b)是传统模块DPT波形,图7(c)是建议布局电源模块,图7(b)是建议模块DPT波形。经过对比测试,传统封装功率模块勉强通过了600V DPT。然而,由于寄生电感较大,栅极开始振荡。相反,所提出的封装通过了800V双脉冲测试并且具有良好的波形。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7 测试结果对比 (a) 传统布局功率模块 (b) 传统模块DPT波形 (c) 模拟功率模块布局 (b) 模拟模块DPT波形。
三、高密度SiC功率模块设计制造
图8显示了所提出的电源模块的制造过程。首先根据电路连接要求和芯片所需的定位,刻蚀4个底部DBC。然后,对芯片进行引线键合和真空回流焊接。接下来,将顶层DBC焊接到底层DBC上形成堆叠,并将连接器焊接到需要连接的DBC上。然后,使用超声波焊接将芯片栅极和源极焊接至顶层DBC引线。最后,将端子一一焊接。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8 所提出的电源模块的制造过程

表Ⅰ提供了不同DBC单元之间连接的几个详细图纸和特性,以及终端连接问题。表Ⅰ第一列提供了不同堆叠DBC之间的两个间隙通过连接器进行焊接的解决方案,如图9(a)所示,在不同的DBC单元之间实现连接,焊接点过多且端子不匹配。表Ⅰ第二栏提供了利用DBC底部铜片之间连接的低焊点设计,这在之前的设计中也提到过,但没有考虑对称性问题,导致不同DBC单元并联困难,如图9(b)所示。表Ⅰ中的第三列利用三维空间,将端子设置在DBC下方的间隙处,在端子处形成堆叠,以减少寄生电感,这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芯片空间并并行多个芯片,如图9(c)。

表Ⅰ 几种详细连接情况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9 连接的不同情况 (a) 通过连接器连接 (b) 通过 DBC 本身进行连接 (c) 堆叠式终端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多DBC堆叠单元封装的可行性,如图10所示,制作了18个并联芯片的功率模块单元。该开关器件的动态性能,如电压振荡、电压过冲和开关损耗等,可以通过图11所示的DPT电路获得,实验电路参数如表Ⅱ所示。该电路基于半桥电路,下部开关作为被测器件。使用高压隔离差分探头测量漏源电压Vds,使用Rogowski线圈电流探头测量漏极电流Id。使用常规探针测量栅源电压Vgs。上开关管的栅极受到负电压,因此上开关管关断,只有续流工作。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10 模拟功率模块单元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11 双脉冲测试电路
表Ⅱ 实验参数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双脉冲结果波形如图12(a)所示,第一个脉冲的导通过程如图12(b)所示,第二个脉冲的关断过程如图12(c)所示。蓝色波形是栅极驱动信号Vgs,红色信号是测量的开关漏源电压Vds ,绿色波形是漏极电流Id。可以看出,模块已通过800V/500A的DPT。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12 波形结果 (a) 双脉冲测试波形,(b) 第一个脉冲开启过程,(c) 第二个脉冲关闭过程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图13 传统布局模块波形

针对传统2D布局功率模块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SiC功率模块采用多个DBC堆叠单元的封装方法。详细介绍了建议的DBC单元和电源模块,以及提供了不同DBC之间的多种连接情况。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封装模块具有以下优点:

1)创新的多DBC单元封装设计,可有效降低寄生电感,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
2)载流能力增加,相同电流下,可减少模块的平面面积,允许更多芯片并联。

3)与平面封装相比,所提出的模块工艺简单,成本降低。而且单元设计还可以提高生产率。

文献原文:X. Hui et al., "A Novel Multiple DBC-staked units Package to Parallel More Chips for SiC Power Module," in 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vol. 8, no. 1, pp. 72-79, March 2024, doi: 10.30941/CESTEMS.2024.00010.

为了促进行业交流和发展,艾邦新建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微信群,欢迎碳化硅前道材料与加工设备,后道器件生产和模块封装的行业朋友一起加入讨论。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推荐活动

碳化硅半导体加工技术创新产业论坛(苏州·7月4日)

01

Translation: Conference Topics

序号
Provisional agenda
拟邀请企业
1
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进展
拟邀请碳化硅衬底企业/高校研究所
2
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痛点解析
拟邀请碳化硅单晶制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3
新一代切片机“破局”8英寸碳化硅
拟邀请切割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4
激光技术在碳化硅切割及划片上的应用
拟邀请激光企业/高校研究所
5
液相法制备碳化硅技术
拟邀请碳化硅企业/高校研究所
6
国产MBE设备应用及发展情况
拟邀请碳化硅外延企业/高校研究所
7
SiC MOS器件结构设计解决方案
拟邀请碳化硅器件企业/高校研究所
8
车用碳化硅加工工艺与要点研究
拟邀请碳化硅加工企业/高校研究所
9
利用碳化钽的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
拟邀请碳化硅企业/高校研究所
10
碳化硅衬底研磨抛光工艺及耗材技术
拟邀请研磨抛光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11
适用于8英寸碳化硅的先进切割工艺
拟邀请切割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12
化学机械抛光在碳化硅上的反应机理
拟邀请抛光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13
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缺陷检测技术
拟邀请检测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14
8英寸碳化硅外延材料生长核心工艺与关键装备
拟邀请碳化硅外延企业/高校研究所
15
外延掺杂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拟邀请碳化硅外延企业/高校研究所
16
8英寸碳化硅的氧化工艺技术
拟邀请碳化硅企业/高校研究所
17
碳化硅离子注入设备技术
拟邀请离子注入企业/高校研究所
18
高纯度碳化硅粉末制备碳化硅晶体
拟邀请激光企业/高校研究所
19
碳化硅先进清洗技术
拟邀请清洗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20
碳化硅关键装备的现状及国产化思考
拟邀请碳化硅设备企业/高校研究所
Translation: More related topics are being collected. For speeches and sponsorships, please contact Ms. Zhang: 13418617872 (also WeChat).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02

拟邀企业

  • 高纯碳粉、硅粉、碳化硅粉末、坩埚、籽晶等材料企业;
  • 晶锭、衬底、外延、晶圆等产品企业;
  • 碳化硅晶体、外延生长等设备企业;
  • 金刚石线切割、砂浆线切割、激光切割等切割设备企业;
  • 碳化硅磨削、研磨、抛光和清洗及耗材等企业;
  • 检测、退火、减薄、沉积、离子注入等其他设备企业;
  • 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等;
……

03

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肖小姐/Nico:13684953640
ab012@aibang.com
演讲或赞助联系 Elaine 张:134 1861 7872(同微信)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方式2:长按二维码扫码在线登记报名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04

收费标准

付款时间
1~2个人(单价每人)
3个人及以上(单价)
6月2日前
2700/人
2600/人
7月2日前
2800/人
2700/人
现场付款
3000/人
2800/人
费用包括会议门票、全套会议资料、午餐、茶歇等,但不包括住宿。

05

赞助方案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报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半导体网):一种新型的SiC功率模块多芯片并行封装方法

en_USEnglish